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书 > 教案

孙权劝学教案

时间:2024-09-01 23:46:43
孙权劝学教案14篇

孙权劝学教案14篇
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时常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  孙权劝学教案 篇1

一、教材内容分析

《孙权劝学》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。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“乃始就学”,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“结友”的佳话,文章记事简练。

二、教学目标(知识,技能,情感态度、价值观)

1、知识与能力:了解有关《资治通鉴》的文学常识;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;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、概括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。

2、 过程和方法: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,正确断句和停顿; 通过理解文意,体会对话的

不同语气,揣摩、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,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。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,引导学生朗读、表演、讨论,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,提高学生分析、概括问题的能力。

3、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:使学生懂得“开卷有益”,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。

教学重点:品味鲁肃、吕蒙对话,分析人物形象,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。

教学难点:联系生活实际,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。

三、学习者特征分析

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,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。

四、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

探究引导策略:探讨式学习;教师启发引导

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:建立小组讨论、交流、合作的课堂氛围

五、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

教学环境:多媒体教室

资源准备: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

六、教学过程

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

一导入。由《三国演义》中“赤壁之战”、“败走麦城”引入, 介绍孙权、吕蒙、鲁肃,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,激发阅读的兴趣。(可以让学生先介绍,老师再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、质疑问难、合作探究、对比阅读、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构建新的学习模式。 学生细读课文,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,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。

提示:四个人合作讨论、理解、然后明确,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。 设计意图: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,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,告诉学生“开卷有益”的道理。

资源准备: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
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

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

书到用时方恨少。

二、介绍《资治通鉴》和司马光。

提问:你在预习中对作者和《资治通鉴》了解多少,由学生先介绍,不完整老师再补充。

1.司马光,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,著有《司马文正公集})。

2.《资治通鉴)}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,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。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。

三读出自我,合作交流

议一议: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,孙权为什么“劝”,是怎么“劝”的,“劝”的结果怎样?

四帮助学生通读全文并理解文意。

教学流程图

板书设计:

孙权劝学

《资治通鉴》

吴下阿蒙—————→刮目相待

(劝学、就学、议论、结友)

七、教学评价设计

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、探究、讨论、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、引导和总结;课堂结束时,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;课后,通过测试题和作业来作评价和反馈。

八、帮助与总结

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、探究、讨论、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、引导和总结;课堂结束时,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;课后,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网上的讨论发言,教师给予引导与总评,并且对课堂延伸部分提出的几个问题的探究情况作评价和反馈。

  孙权劝学教案 篇2

  教学目标

1、知识目标:朗读课文,理清故事发展脉络,把握主题;准确翻译文言词句

2、技能目标: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,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

3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,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

  教学重点

1、分析人物性格特点,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

2、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,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

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文中语言,体会人物特点。

  学情分析

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,深入探究课文内容。

教学准备

翻译课文,课件。

教学过程:

结合学科特点,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,学习内容,时间预测,教师活动,学生活动,自主学习设计,问题探究,单元组合作,同层竞争,人人参与,精讲足练,联系实际,点拨升华,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

  一、导入新课,同层展评:朗读课文,并流畅准确的翻译。(5分钟)

  二、结合学习建议,学生自主学习:(10分钟)

1、朗读课文,理清故事发展脉络,把握主题;

2、准确翻译文言词句

3、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,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

  三、学生同层交流,小组展示、质疑问难(10分钟)

四、师生共同探究,构建知识体系。(15分钟)

(一)关键词句的翻译

1、关键词语:

当涂:当道,当权 岂:难道

邪 :相当于“耶”表反问语气 “吗”

但:只 见:知道

涉猎:浏览群书,不作深入研究

才略: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

关键语句

1)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:蒙以军中多务辞

2)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”“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!”

3)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

“ 士别三日,就要重新另眼看待,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!”

3、积累成语:(2分钟)

吴下阿蒙: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,后泛指缺少学识、文才的人,比喻才识尚浅。

刮目相待:另眼相看,用新的眼光看待。

(二)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,把握主题

理清文章发展脉络

1、a.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
b.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?

c.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, ……此处隐藏22978个字……p>

2、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?体会他的语气、神态和心理。

(1)、“卿今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:语气坚决果断,神态郑重严肃,既严要求,又充满关心、期望,希望吕蒙能胜大任。 (语重心长,谆谆告诫。)

(2)、 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但……耳”:前一句表反问语气,对吕蒙辞学有责备、恼怒之意,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,言辞恳切,足见对吕蒙的关心、爱护。

(3)、“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: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,现身说法,神情激动,语气殷切。

3、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“刮目相待”?

(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,发现吕蒙才略大增,与先前的“吴下阿蒙”判若两人。)

4、吕蒙学有所成,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?是怎样表明的?

(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,学有所成,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。)

5、为什么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
(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,人也在不断变化,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。)

6、 “刮目相待”后,鲁肃有何举动?说明了什么?

(与吕蒙结友,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、认可。)

7、孙、蒙对话与蒙、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?

(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,显得郑重亲切,表明了君臣的关系;蒙、肃皆为同僚,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。)

(四)练一练

1、解释“吴下阿蒙”、“刮目相待”并造句。

吴下阿蒙: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。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。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,凡学识大进,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,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,都可以用此语。

刮目相待 :用新的眼光来看待。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,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。也作“刮目相看”。刮:擦。

(造句随堂提问)

2、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呢?孔子说过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”,作为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中学生来说,知识对我们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今天的学习生活呢。联系课文,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。

四、课堂小结

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,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,告诉我们“开卷有益”的道理。本文在写作上以对话为主,言简意赅,生动传神,富于情味。寥寥数语,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、神态和心理。希望同学们多读书,不断完善自己。

五、布置作业

1、背诵课文。

2、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。

六、板书设计

板书设计

孙权劝学

《资治通鉴》

劝学 就学 赞学

孙权 ——→ 吕蒙 ←—— 鲁肃

(善劝) (肯学) (爱才)

吴下阿蒙 ————→ 刮目相待

启示:肯学、勤学

附原文与翻译

初,权谓吕蒙曰: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蒙辞以军中多务。权 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(语气词,通“耶”)!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 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蒙乃始就学。及鲁(lù)肃过寻阳,与蒙论议,大惊曰: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蒙曰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肃遂(suì多音字)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

译文

当初,孙权对吕蒙说:“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,不可以不学习!”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。孙权说:“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?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,了解历史罢了。你说军中事务繁多,谁能比得上我呢?我经常读书,(我)自认为(读书对我)有很大的好处。”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。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,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,(鲁肃)惊讶地说:“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,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!”吕蒙说:“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,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,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!”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,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。

朗读节奏

初,权/谓吕蒙曰:“卿/今/当涂/掌事,不可/不学!”蒙/辞以军中多务。权曰:“孤/岂欲卿/治经为博士邪! 但当/涉猎,见/往事耳。 卿言/多务,孰/若/孤?孤/常读书,自以/为大有所益。”蒙/乃始就学。及/鲁肃过寻阳,与蒙/论议,大惊曰:“卿/今者才略,非复/吴下阿蒙!”蒙曰:“士别/三日,即更/刮目相待,大兄/何见事之晚乎!”肃/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

  孙权劝学教案 篇14

教学目标 :

1、知识目标:再读课文,理清故事发展脉络

2、技能目标:合作探究文中语言,体会人物形象

3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,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

教学重点:

1、合作探究文中语言,体会人物特点

2、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,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

教学难点 :

合作探究文中语言,体会人物特点。

学情分析 :

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,深入探究课文内容。

教学准备:

翻译课文,课件。

教学过程:

结合学科特点,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,学习内容,时间预测,教师活动,学生活动,自主学习设计,问题探究,单元组合作,同层竞争,人人参与,精讲足练,联系实际,点拨升华,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

一、导入新课,抽层检测。(5分钟)

二、出示目标,自主学习。(8分钟)

三、共同探究,构建知识体系。

(一)复习回顾:(3分钟)(大屏幕出示重点)

根据小组课前展示情况,用3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要点。

(二)再读课文,根据下列小问题,理清文章发展脉络(5分钟)

a.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
b.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?

c.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,有何举动?

学法指导:再细读课文后完成。

总结:文章围绕学展开,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:孙权 学--吕蒙 学—鲁肃 学

(三)细读课文,合作探究(10分钟)

1、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人物的表达的?

2、孙权的话表现了对吕蒙的什么态度?从文中找出,仔细分析

3.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?

4.结蒙曰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,是什么语气和心情?

5.通过上面的分析,你能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吗?

(四)拓展延伸:(6分钟)

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,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?

(五)、当堂检测(5分钟)

(六)、作业设置:(3分钟)

必做:同步一、二、能力迁移一;

选作:能力迁移:二

小结: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

《孙权劝学教案14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